在基于DNA折纸的晶格工程中,人们可以充分利用DNA分子的可寻址性来控制所获得的晶体产物的晶格对称性、几何外形等晶体特征。然而,对产物晶体特征的调控往往需要在DNA折纸结构单元层面上对DNA链段进行特异性的设计,因而提高了由一种结构单元获得多种结晶产物的难度。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田野课题组利用结晶化学环境的改变实现了对DNA折纸结晶产物晶体对称性的调控。此外,具有不同晶体对称性的结晶产物还展示出不同的几何外形。
在这项工作当中,缓冲环境中的镁离子浓度被用作DNA折纸结晶过程中的“变构因子”来诱发结晶产物的连续相变。随着镁离子强度的升高,DNA正八面体组装体的晶体对称性由简单立方变为简单六方最终变为面心立方。而相应的组装体的几何外形从立方体转化为六棱柱最终转化为八面体。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