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智伟教授团队

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研究方向为新型原镁冶炼和提纯技术、镁基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的基础研究。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齐全,拥有30余套设备仪器和软件(包括材料制备、加工、分析表征等,价值约1亿元),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团队现有全职教师10人,客座/兼职教授3人,技术人员9人,研究生30余人。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千万级企业横向项目,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成果转化1600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美国TMS学会轻金属分会基础研究最佳论文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 研究领域:

    回收再利用镁基结构材料原镁冶炼与高纯化

原镁冶炼

(1)高纯镁制备示范装备研制及配套工艺:针对现有冶炼和提纯工艺难以低成本批量化制备纯度高、质量稳定、杂质含量可控的高纯镁,研发了基于“含杂气化,梯度冷凝,吸附过滤,净密结晶”的金属镁纯化技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超高纯镁批量化生产。现已能稳定产出公斤级4N级及以上纯度的高纯镁,正在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目标是建成万吨3N5A示范生产线;千吨4N示范生产线;百吨4N5 示范生产线;10吨5N示范生产线。

(2)新型镁还原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研发惰性气体载流法炼镁技术,其特征在于自动上料系统将原料连续加入还原罐,同时鼓入循环使用的高温惰性气体,实现内外联合加热、料球快速升温和高效反应,并通过惰性气体吹气实现常压下镁蒸气顺利逸出,排出的混合气体经降温、提纯和结晶后得到高品质原镁;分离出来的惰性气体全部循环利用;还原渣经自动排渣和余热回收后全部综合利用。该工艺最终目的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绿色低碳、全封闭连续常压炼镁,根治皮江法还原工段的高能耗和高污染问题。

基础研究

(1)镁基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的基础研究:镁的强度较低,塑性较差,严重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镁的强塑性与其塑性变形机理密切相关。镁中最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是形变孪晶和位错滑移。本团队采用先进的原位多场耦合测试及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镁及镁合金的形变孪晶和位错滑移机理,为完善镁的塑性变形理论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美国TMS学会镁技术最佳基础研究论文等奖项。

制备加工

镁合金增材制造:针对镁合金可加工性较差、难以制造复杂形状零件的问题,本团队投入增材制造成型镁合金的研究中,采用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技术成型AZ系、ZM系镁合金,增材制造独特的层层堆积的方式,能够一体化成型复杂结构。同时增材制造镁合金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快冷拥有更细小的内部组织,从而拥有更高的延伸率,目前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成型的镁合金极限抗拉强度超过200MPa,延伸率超过20%。此外,针对镁合金熔点低、蒸汽压高的特点,避免引入激光,电弧等大能量输入,开发基于半固态挤出成型的一套专门适用于镁合金增材制造的装备。

回收再利用

镁基材料的回收装备研制及配套工艺:研发金属混合液提炼镁基材料,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其特征在于把镁基材料连续加入到金属混合液罐内,原材料中固体金属杂质与金属溶液进行后生成的还原渣经自动排渣和余热回收后全部综合利用;分离出的高纯度镁蒸汽经降温、提纯和结晶后得到高品质原镁,还原渣经自动排渣和余热回收后全部综合利用。相较于工厂的传统提炼,该流程简化高效,绿色环保。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平台建有微观表征(环境透射电镜、球差矫正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微纳米加工(聚焦离子束、离子减薄仪、纳米减薄仪等),多场耦合纳米力学测试(可实现循环加载和力热、力气、力热气耦合的Hysitron PI95 J1B、H1H、J1E样品杆等),成分结构表征(XRD、能谱、EELS、光谱等),材料制备(自主研发高纯镁精炼炉、真空熔炼炉、马弗炉、管式炉等),材料加工(挤压机、机加工等),计算机群等设备,可为镁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版权所有 :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联系我们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姓名: 范传伟 电话: 15829679625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躬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