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王发洲教授团队,研究方向为基于碳矿化的工业固废(镁渣)建材化制备理论与应用技术。团队依托武汉理工大学A+材料学科和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齐全,科研用房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固定资产5679台(套),设备资产总值为21347万元(包括材料制备、加工、分析表征等),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团队现有全职教师10人,研究生60余人。团队一直从事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高性能混凝土、低碳胶凝材料、工业固废与CO2资源化利用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千万级企业横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成果转化超2000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等。
研究领域:
回收再利用镁渣建材化利用技术
(1)碳矿化材料新体系:团队突破传统水泥水化理论局限,国际首创常温下由CO2高效矿化固结形成结构、基体组成为碳酸钙的碳矿化材料新体系,围绕碳矿化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通过离子掺杂、晶型调控与多级变压养护的手段制备得到24小时抗压强度超过200MPa的超高强高活性固碳胶凝材料,一天反应程度提升超过50%,在20%CO2浓度下一天抗压强度超过90MPa,固碳量达到200kg/t),均为该体系报道最佳性能,为工业窑炉烟气低浓度CO2的高效固结提供支撑。
(2)基于碳矿化的镁渣建材化利用:研发高活性高强镁渣制备技术,1小时CO2养护抗压强度超150MPa;开发基于碳矿化的镁渣基轻质混凝土、纤维板材、地砖等系列低碳建材制品,并完成中试,镁渣处置量分别为400kg/m3、10kg/m2和30 kg/m2。若能实现三种产品的区域产业化,预计每年镁渣处置量超60万吨,同时能有效吸收固结工业窑炉烟气CO214万吨,实现工业固废与CO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依托武汉理工大学A+材料学科和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平台建有微观表征(扫描电镜、NMR、微米CT等),力学测试系统(MTS静态、动态以及疲劳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等),成分结构表征(XRD、能谱、光谱等),材料制备(马弗炉、管式炉等高温烧成设备、自制温度-湿度-浓度耦合碳化反应控制系统等),材料加工(搅拌机、挤压机、高速喷射等),可为镁渣的资源化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姓名: 范传伟 电话: 15829679625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西部科技创新港躬行楼